Architect和Artisan

突然发现Sologan里面后半句没有写名词。与开始从“工匠”和“架构师”两个词中进行对比筛选。最后选了黑客帝国里的Architect,更接近一个系统Builder的意思。工匠对应的更多是Architect,但是它的技能点还是有点狭隘,不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搭建者,感觉格局比Architect还是小了点。

兜兜转转,又回到了Computer Architecture的原点。

创业与企业家精神

最近读到的一段话,很有意思,摘录如下:

同时熊彼得也指出,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,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,而其最突出的动机是“个人实现”,即“企业家精神”。借用其他研究者的解读,就是“存在着一种梦想和意志,要去找到一个私人王国”、“存在有征服的意志:战斗的冲动”、“存在有创造的欢乐,把事情办成的欢乐,或者只是施展个人的能力和智谋的欢乐”。即熊彼得认为的“企业家精神”,它包括:


1、建立私人王国。企业家经常“存在有一种梦想和意志,要去找到一个私人王国,常常也是一个王朝。”对于没有其他机会获得社会名望的人来说,它的引诱力是特别强烈的。


2、对胜利的热情。企业家“存在有征服的意志;战斗的冲动,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,他求得成功不仅是为了成功的果实,而是为了成功本身。”利润和金钱是次要的考虑,而是“作为成功的指标和胜利的象征才受到重视”。


3、创造的喜悦。企业家“存在有创造的欢乐,把事情做成的欢乐,或者只是施展个人能力和智谋的欢乐。这类似于一个无所不在的动机……他们寻找困难,为改革而改革,以冒险为乐事。”企业家是典型的反享乐主义者。


4、坚强的意志。企业家“在自己熟悉的循环流转中是顺着潮流游泳,如果他想要改变这种循环流转的渠道,他就是逆潮流游泳。从前的助力现在变成了阻力,过去熟悉的数据,现在变成了未知数。”“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种意志上的努力……去为设想和拟订出新的组合而搏斗,并设法使自己把它看作是一种真正的可能性,而不只是一场白日梦。”


正是这种“企业家精神”,企业家追求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,为了体现自己特殊的权力和地位、展示自己的才华、获得事业成功的欲望,使得各种创新能够不断出现和发展,促进社会的进步。

《熊彼得创新理论与企业家精神培育》

2020年11月8日更新:

季琦在《创始人手记》中写到,企业是通过资本的激励手段,促使员工一起实现让更多人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。我想,对一个toB的企业服务公司来讲,它之所以成立、存在,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通过资本激励,让更多员工一起努力实现让更多企业“拥有更高的经营效率和更低的经营成本”,也就是降本增效,在此基础上各个员工和股东也就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回报。

采访Hadoop创始人Doug Cutting纪要

2020年6月9日,无意在Wordpress草稿箱发现了11年跟@董世晓一起对Doug Cutting的采访纪要。感谢世晓和CSDN给我这个机会。9年之后回顾这个采访内容,还觉得很有意思。一个影响行业的技术大牛,都是在一个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。而最早开源的原因,竟然是Doug想复用他写的代码:)

最后修改 2011-12-05

有关Doug Cutting这次采访的更详细内容,请关注最新一期@程序员杂志

转发| 收藏| 评论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最后,感谢CSDN@CSDN董世晓 @刘江CE @蒋涛CSDN 给我这个机会一起采访Doug,收获很大!

转发| 收藏| 评论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19)Doug最近刚换了一个Dell的30‘显示器,竖着放,写代码方便:)

转发| 收藏| 评论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16)Doug觉得他的成功有两点很关键:一是对这份工作很有热情,二是不要比目标定的太高,一步一个脚印比较实际,而且容易做到。17)Doug一周工作5天(非常非常努力的工作),然后周末休息:) 18)他用微软的nature键盘,因为右手有严重的关节炎,所以10年前就换用左手的轨迹球(好像是?)了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15)Doug早在大学就开始做infrastructure类的程序并乐在其中,他觉得他非常喜欢自己的程序被千万人使用的感觉。对了,当年他用Lisp给Emacs贡献过代码:)

转发| 收藏| 评论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14)Cloudera的客户大都是传统行业,他们通过使用Hadoop来处理之前只能被直接抛弃的大规模数据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12)当时面试了Yahoo, IBM等,Doug的重点是想在hadoop上花更多功夫并改进它,因为IBM当时只关心Lucene,Yahoo却能提供资源开发hadoop,于是加入Yahoo!IBM的遗憾啊!13)之后加入Cloudera,目标以Hadoop这个Big Data Kernel发展成Cloud领域中的RedHat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1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10)于是开始在家做Lucene,先放在SourFought上,用GPL,后来转到LGPL,但是公司不怎么喜欢这个license,于是转到Apache上。11)基于Lucene开了一家consulting公司,但是开公司啥杂事都要自己管,还得每天催账单,于是想加入一个大公司专心写code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1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8)之后加入InfraSearch,但是它之后被Sun收购,Doug不想给Sun干活,觉得那个项目没意思,于是拍屁股走人。9)在搜索领域工作了这么多年,换了这么多公司,他很想复用原来的一些代码,于是想到做一个开源搜索引擎,这样以后再换公司也可以用这个代码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1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7)当时的Excite跟其他大部分公司都用最传统的排序方式来展示搜索结果,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,而且搜索业务已经开始有广告收入,所以那时候他们的重心是做在线日历,邮箱,个人主页等。温水煮青蛙,结果他们的市场被Google干掉,多么像今天的Nokia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21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6)Doug觉得Google成功有两大关键:一、反向排序之后再存储对搜索引擎的改进非常大,这个技术比pagerank更重要;二、他们对自己的技术非常有信心,觉得他们解决了一个被当时的巨头(Excite,Infoseek等)认为完全不重要的问题。再次印证一个道理,game changer永远不会等消费者来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2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4)离开苹果的原因是他参与的OS被cancel了,其后苹果把乔布斯的Next给买回来做了新的MacOS. 5)之后加入Excite做网页搜索,期间Googler两个创始人去Excite兜售他们的技术,但是因为当时这两人的demo检索的网页量只有几百万,觉得他们太小儿科了,于是两哥们被鄙视,于是自己创业,于是有了Google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2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2)毕业后去苏格兰工作一年半之后回到Xerox,期间做了4年多研究,发论文发专利并开始学习信息检索,正式开始深入学习搜索技术。3)研究对工业界的影响不够直接,因此继续去苹果转作做搜索技术的开发,他现在的代码应该还跑在MacOS的finder中。不过他现在用Linux 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31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

昨天与@CSDN董世晓 一起采访了Doug Cutting,有几个段子印象很深刻,与大家分享一下:1)Doug最早在Xerox实习期间给GUI OS写屏保程序,其他同事可以给这个程序添加不同的主题,这算是他最早的“平台”作品,并乐在其中。

转发| 收藏| 评论3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